涇縣建制于秦,史稱“先秦所建,漢則因之”?!稘h書地理志》注:涇水出蕪湖,縣因水立名。涇縣文化底蘊深厚,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生息、繁衍。涇縣素有“漢家舊縣江左名區”之稱,享有“山川清淑秀甲江南”之譽,是中國宣紙之鄉、中國宣筆之鄉、中國木梳之鄉,是著名的革命老區,是震驚中外的“皖南事變”發生地和激戰地。了解并學習涇縣如此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,是此次社會實踐調研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銘記歷史 砥礪奮進
“云中美人霧里山,立馬懸崖君試看。千里江淮任馳騁,飛渡大江換人間?!薄~挺
7月7日,恰逢“七七事變”全民族抗戰爆發87周年紀念日,上??萍即髮W安徽涇縣社會實踐團隊在張海鵬老師、孫兆茹老師和薛穎老師的帶領下,前往王稼祥生平展室和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參觀。
紅色教育行程第一站,上科大師生一行參觀了位于涇縣稼祥中學校內的王稼祥生平展室,學習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的歷史故事與精神。
校內的王稼祥紀念雕像
王稼祥,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厚岸村人,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、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、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、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領導人、新中國優秀的外交家。本次支教所在學?!谙橹袑W,便是由王稼祥同志而得名。
參觀王稼祥生平展室
展室參觀完畢后,全體師生前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進行進一步學習。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位于云嶺鎮,北鄰蕪湖,東聯宣城,南與黃山相毗鄰,西與九華山接壤,是依托抗戰時期新四軍軍部駐扎在云嶺期間留下的軍部司令部、大會堂、政治部、中共中央東南局等12處主要舊址而建立的革命紀念館。
上科大師生一行先后參觀了新四軍軍部舊址、新四軍駐地軍部大會堂,瞻仰了軍長葉挺、副軍長項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辦公室和起居室,觀看了各類革命文物、史料圖片和偉人題字,仔細聆聽了講解員對新四軍抗戰過程、“皖南事變”整體經過及事變后新四軍發展情況的介紹。
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上的聲聲炮響,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。自此中華兒女共赴國難,無數革命先輩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舍生忘死,浴血奮戰,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如今的華夏盛世。
同學們表示,雖然盧溝橋上的槍聲雖已然遠去,但這段充滿硝煙的歷史,我們銘記在心,永不敢忘!同學們切身感受到革命隊伍在艱苦的物質條件下,革命先烈們矢志不渝、抗戰到底的鐵軍精神。
從一張宣紙, 到一本線裝書
宣紙,始于唐代,發源于安徽省宣城市涇縣,距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,因經久不脆、吸水潤墨、不蛀不腐等特點,素有“紙壽千年”的美譽?!拜p似蟬羽白似雪,抖似細綢不聞聲?!币粡垙埍∪缦s翼的宣紙,經歷代文人墨客之手,讓無數古籍珍本、名書名畫保存至今,承載著千百年來的中華文化。而宣紙的制作技藝,也在安徽涇縣傳承至今。
7月9日,上科大實踐團隊來到丁家橋鎮的三希堂線裝文化園。三希堂線裝文化園是一家集傳統手工宣紙生產、傳統手工線裝書印制、宣紙彩印、文化創意、文化藝術交流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園區,也是國內唯一以線裝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園區。其名“三希堂”來源于乾隆皇帝收藏的三件稀世珍寶——王羲之的《快雪時晴帖》、王獻之的《中秋帖》與王珣的《伯遠帖》。園區利用涇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千年積淀的文化底蘊,以宣紙為原材料,深入發掘國寶宣紙的魅力,開創了“宣紙+古籍裝幀”“國寶+國寶復刻”的新模式,將全國各大文博單位的古籍善本原樣原貌復刻,使國寶典籍重現天日,讓“千年壽紙”的魅力得到了進一步展現。
《紅樓夢》(彩繪插圖版)清·孫溫
《脂硯齋重評石頭記》影印本
中國典籍之美,非線裝無以盡其神韻。藏青色的封面,豎式的題簽,一份沉靜之美便浸潤出來,如芝蘭之香,如清茶之味,如古琴之韻,久而彌醇彌厚,一翻頁就是地老天荒。作為中華民族獨有的書籍裝幀藝術,線裝書不僅體現了古人高雅的審美情趣,更彰顯了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尊重和珍視。
以涇縣“三希堂線裝文化園”為代表的民間文化力量,對線裝書推陳出新,使珍貴古籍“化身千百”,從秘不示人走向尋常百姓,保存歷史記憶,賡續中華文脈,讓同學們在電子時代體悟“書香”,在喧囂世界放空心境。
同學們紛紛翻閱了《紅樓夢》(插圖版)《欽定四庫全書薈要》等線裝書作品,并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,對宣紙、線裝書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、表現形式和工藝流程有了初步認識。同學們在線裝書生產車間,了解和學習了從宣紙到線裝書的全過程:印刷、折頁、配頁、齊欄、穿紙釘、裁切、包角、扣面、訂線等。
宣紙制作工藝之一 撈紙
宣紙制作工藝之一 烘干
最后,同學們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分組體驗了線裝書生產、雕版印刷、漆扇制作等工藝。
宣紙線裝書、宣紙印刷初體驗
師生體驗徽墨
紙壽千年,墨韻萬變
作為本次實地調研學習的最后一站,7月11日,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位于涇縣榔橋鎮烏溪村的中國宣紙文化園。全國勞動模范、奧運會火炬手、宣紙制造工人趙永成帶領同學們參觀了中國宣紙博物館,詳細講解了讓一棵青檀樹、一把沙田稻草經過108道工序的錘煉后華麗蛻變為一刀刀宣紙的每招每式。從原材料選材到制作工藝,從傳承到創新,同學們無不驚嘆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妙。
趙永成講解宣紙原料選材
趙永成講解宣紙的特征與質檢細節
由于宣紙的特殊制作工藝,無法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生產,且有志于投身于此的年輕人越來越少,這一非遺文化的傳承目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。宣紙老字號也正在積極尋求創新之路,努力通過“傳統文化結合新質生產力”的方式,助力非遺文化綻放第二春。
也正是得益于宣紙的制作工藝,使得其能跨越千年,讓經典古籍得到更好的保留。如今,宣紙已經以更精彩的姿態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它不再只是一張紙,而是一張中國傳統文化的名片,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慕名而來的人,不斷向新而行,迸發璀璨光芒。